文章:Selecting the Principal of Your School
「有什麼樣的校長,即有什麼樣的學校」,校長為一校之舵手,領導學校的教育方向及影響學校教育深遠;然而各國在校長遴選及培訓過程不一,「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」,藉由閱讀「Selecting the Principal of Your School」一文中瞭解香港在遴選校長的過程。
本文中提到如何為學校遴選出具有開放、公平、坦率的好校長十個方針:
一、 Describing the Job the Principal will Be:確切地寫下您需要什麼樣特質的校長?這樣將會吸引適當特質的人來應聘。每一所學校因時因地,校長皆有不同階段性的工作,對於校長都有不同的需求,需要有不同特質的人來領導學校,所以在起始時清楚的寫下工作需求是相當重要的!
二、Work ou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to Be:除工作上的說明,按重要性列出遴選標準的順序,將有助於什麼人會來應聘。當遴選標準列出,即是篩選的技巧,適當的人即會出現。
三、Advertise Your Requirements as Widely as Possible:利用廣告宣傳及親自與適當的人宣傳校長的職缺,口耳相傳的力量是很大的。宣傳將讓更多的人前來應聘,在台灣許多私立學校也多透過報章、網路應聘校長。
四、Assess the Applications:將應聘者分為三類,第一類為符合資格且能勝任的人,第二類為比較不確定,但可能可以做到我們要的,第三類為清楚的表現無法符合職缺的要求。
五、Interviewing:面試你認為適合的人選,進一步瞭解。
六、Contacting Referees:透過二三個諮詢委員瞭解應聘者,但這個過程不見得能蒐集到有用的資料,因為諮詢委員通常會提供正面的資料,所以應該全面的蒐集資料。
七、Arranging Educational Presentations:所選擇的校長將會引領您學校多年的主角,是相當重要的,所以公開的演說您將有機會瞭解他們的教育理念、世界觀及對學校的遠見。
八、Arranging Personality Profile Assessment:評估應聘者的領導技能在面試中是特別困難的。領導技能最好是在工作被評估,所以個人檔案的評估是可以提需要的。
九、Choose a Person for the Job:遴選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選擇最佳的應聘者,遴選過程是一門藝術,是選擇有潛力及可以增進學生的教育的應聘者。
十、The Final Appointment:由學校管理委員會與學校發起人共同去決定最後確定的人選。
在台灣中小學校長最重要甄選的基準是校長的領導與專業能力,由設計嚴謹的過程—筆試、口試、受訓、候用遴選,透過公開的競爭,選出適當者。台灣校長遴選制度不斷修正,由以前的派任至現今的遴選制度,但各縣市制度仍未統一,紛議不斷。目前由各縣市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,家長代表不得少於五分之一,在國立新竹師院初教系 林志成副教授的「建立更專業合理的校長遴選制度」一文中發現各縣市在遴選過程中是有差異的:
1. 方式不同:目前各縣市分別有透過書面審查、面談、校長候選人列席說明、實地訪查等方式,各有差異。
2. 內容不同:有透過相關證件資格審查、品德操守、經營及辦學理念、辦學績效、考量學校發展之特色、參酌原校或出缺學校的意見。
在遴選過程中發現以下缺失:
1.政治凌駕於專業之上,未能達到遴選的目標與功能。
2.學校倫理未被尊重,使校園淪於不安的境域氛圍中。
3.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制度設計與配套措施。
校長在學校教育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,教育當局若能建立一套符合「專業性、倫理性、前瞻性」的校長遴選制度,將是造福教育、造福莘莘學子的最佳良方!身為「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」的我們,在教授們的循循善誘、殷殷期盼中,更應以教育為己任,不管在教學上、行政上、甚至教育領導上,都應以學生福祉、教育發展為前提,為台灣教育及台灣的孩子們一起努力!
1 則留言:
心得感想相當深刻,繼續加油!
張貼留言